音樂無界限龐克精神 PUNK: attitude

導演:唐萊茲(Don Letts )

國別:英/美

年份:2005

片長:89min

規格:Betacam

得獎記錄:2005西雅圖影展 / 2005赫爾辛基影展

這是一本龐克教科書,視點清晰史觀寬廣。採用編年紀的手法,提及了龐克發展的所有關鍵點。六年代的嬉皮運動與虛無主義、七年代的反政府文化,乃至千禧年的網路革命都在龐克的框架下逐一審視。觀影過程如同參加一場熱鬧刺激的搖滾演唱會,也是對於美好年代的致敬與追憶。透過電影,我們瞭解到龐克不只是某種音樂概稱,還是造反的精神,更是覺醒的態度。

趁著下部片的空檔我插入了一部非預期的片子,這是神秘加映場,我想應該會是一部的片子,但一進影廳後,我後悔嚕,但…似乎已經沒有退路了,所以雲在裡頭上了一堂「影視龐克史」。透過影片中我看到了自己所不知的英、美那段音樂文化,透過曾參與這段歷史的龐克樂手們來闡述他們親身經歷的歷史,有血、有淚…;年代序列的手法,詳述了龐克發展的關鍵事件,不論六零年代的嬉皮運動,七零年代的反政府主義,八零年代的嘻哈饒舌,九零年代的另類風潮,乃至千禧年的網路革命,皆置於龐克的框架下逐一審視。電影如同一場刺激的搖滾演唱會,也是對美好年代的致敬與追憶,想彰顯的是龐克不只是某種音樂概稱,而是造反的精神,更是覺醒的態度。但也許是因這範疇與自己距離太遙遠了,所以我經過九十分鐘的洗禮後我還是不甚清楚什麼是「龐克精神」?影片中甚至出現了天安門事件中以人身擋坦克,這樣的大無畏精神是否是龐克精神中的義涵呢?這我也不明白…..

影片中提到的一段話是令我印象深刻的:現在80%的人都睡著了;如果只有5%的人能醒過來,能為這個世界作些什麼,這個社會也許就會有些不同…。這讓握想起台灣的政治、媒體還有身為一份子的我們,是否在`空轉的社會中睡著了呢?現在台灣的空轉對未來的影響,五年、十年、二十年後會有什麼影響呢?是否如龐克影響了搖滾、嘻哈…等,走過的都必留下痕跡,也會對之後的發展有所影響。

我對龐克不瞭解,我找到一篇網路文章,雲覺得寫得相當專業與深入,PO上來與喜愛音樂的朋友們分享。

 

1978年,隨著Sex Pistols的解散,世人宣佈:「龐克已死!」沉寂了四分之一個世紀,年輕人的軀體上重現了七零年代龐克設計風格的不對稱、撕扯、拼貼、糾結,別針與鐵鍊相互纏繞。

「像是最新潮的流行,像是四處擴散的瘟疫。」新世代龐克名團Offspring在歌曲中如此唱道,大聲疾呼:Come Out and Play!一炬野火正熠熠焚燒,龐克的文藝復興時期終將來到。

◎90龐克的逆襲

1975年11月6日,四名遊手好閒的年輕人抱著偷竊得來的吉他在倫敦聖馬丁藝術學院初次粉墨登場。滿口爛牙的主唱Johnny Rotten對著台下滿臉錯愕的觀眾不停咒罵,一邊發出野獸般的怒吼一邊四處噴灑唾沫。一首歌表演結束後,回報他們的不是熱烈的掌聲或歡呼,而是憤憤不平的觀眾往舞台上扔擲的啤酒瓶。他們咆哮憤怒的演奏風格贏得了僅僅表演15分鐘就被主辦單位切斷電源,驅逐下台的下場。

他們是日後惡名昭彰的Sex Pistols,先後遭兩家唱片公司掃地出門,單曲為全英電台禁播。龐克音樂雖早在美國萌芽,卻因為Sex Pistols而勃發。

在上一個世紀的尾聲,約莫是龐克運動發源後二十年左右的90年代,Green Day以一張全球銷售破千萬的專輯《Dookie》,在大西洋的彼端、龐克運動的故鄉──美國引起一陣旋風。世人紛紛奔走相告:「龐克又回來了!」許多新興美國龐克樂團如Rancid、Offspring、Blink 182也前仆後繼地搭上了這班龐克復興列車,在主流唱片市場獲得商業上的成功。姑且不論這些樂團的作為是否真正符合了龐克的反骨精神,但他們確實讓新世代的年輕人之間掀起了一股龐克熱潮。

當時的龐克復興風潮不僅改變了人們音響裡播放的唱片,也影響到他們身上穿的服飾。金屬釘扣、粗鐵鍊、皮製手環、高統長靴、大量華麗繁複的塗鴉與補洞從塵積的衣櫃底層爬將出來,重新在人們的軀體上纏繞作怪。這種擺脫束縛的穿著風格甚至影響及各個時尚品牌,舉凡Christian Dior、Dolce & Gabbana、Gucci等品牌都不約而同地朝龐克風邁進,更遑論「龐克之母」Vivienne Westwood。


Green Day 

讓我們回到七零年代,當時的英國正經歷全球性的石油危機,國際油價高漲造成經濟重挫,失業率直高不下。早年失學的青少年、失業者與罷工群眾在街頭晃盪,擔心該要怎麼去賺取今天的晚餐。藥物濫用與街頭暴力行為層出不窮,一股不安的氣氛在英國社會中四處彌漫。這群失意青年將對現實生活的不滿轉化成反社會思想,強調DIY精神與無政府主義。Sex Pistols就是在這樣動盪的時代背景下所催化而成的次文化複合體,他們張牙舞爪地用掌中的吉他與麥克風宣洩憤怒,向掌權者肆無忌憚地怒吼控訴,成為失意者不平之鳴的最佳代言人。龐克運動於焉而生。

◎時尚與音樂相結合

1971年,一間名為「In the Back of Paradise Garage」的服飾店在倫敦雀西區國王路開幕,店主Malcolm McLaren的理念是要販售反社會、反文化的搖滾態度。這間店爾後數度更名,從In the Back of Paradise Garage、Let It Rock、Too Fast To Live Too Young To Die,到最後1974年定名為「Sex」;店內的服飾風格也從初期的復古風、中期的異色拼貼頹廢風,轉變至最後只販賣黑色皮革所製成的衣服。在這間牆壁上佈滿了色情塗鴉的Sex商店裡面,Malcolm McLaren找來幾名常來店內光顧的失業青年跟店員合組成一個樂團,毛遂自薦擔任他們的經紀人,並用店內販賣的一件T恤上頭的標語為他們命名──Sex Pistols!

(左)著名的龐克起源Let It Rock;(右)Malcolm McLaren與Vivienne Westwood

事實上,Malcolm McLaren與其一起經營Sex商店的同居女友,亦即日後被尊稱為「龐克之母」的設計師Vivienne Westwood,正是英國龐克運動的幕後推手。Malcolm McLaren在求學期間曾深受1968年法國五月風暴的學生罷課運動影響,在那場80萬名學生、教師、工人聯合對抗警察的激烈衝突中,他學習到了如何緊攫民眾心中的憤怒。Malcolm McLaren師法國際情勢主義,以反文化、反社會的主張結合音樂,將自己的政治理念透過旗下的樂團來傳達。

時尚與音樂、電影文化相互結合的例子並不少見,普普藝術大師Andy Warhol即是原型龐克先驅樂團Velvet Underground的經紀人及唱片製作人。

Malcolm McLaren與Vivienne Westwood於1972年一場紐約的時裝展上結識了當地的龐克團New York Dolls,並於1974年正式擔任該團的經紀人,這也是Malcolm McLaren旗下第一個經營的樂團。

這對情侶檔聯手為New York Dolls打造雌雄同體的華麗造型,讓男團員們穿上黑色連身裙、豹紋過膝高跟長靴,塗上眼影與口紅,完全一色女裝打扮。身為毛澤東信徒的Malcolm McLaren絲毫不掩飾其左傾思想,在New York Dolls最後幾場演出,讓他們穿上Vivienne Westwood設計的全紅皮革裝,舞台後方更掛上了大紅的共產黨旗,將流行時尚、龐克音樂與政治符碼全部融冶於一爐。

濃妝豔抹的New York Dolls

然而因為New York Dolls因為酗酒與毒品濫用問題而造成內部分裂,使得Malcolm McLaren初次的跨界嘗試終告失敗。這一次他把目光放在Sex Pistols身上。雖然Sex Pistols的初次登台可說是出師不利,卻逐漸地吸引了大眾的目光。在每一場的表演中,主唱Johnny Rotten砸毀麥克風的暴烈性表演風格,及台下觀眾爭奇鬥豔的特異髮型、身上垂掛的各式破碎布料與金屬製品,得到了媒體界封給他們「有始以來最粗鄙無文的樂團」稱號。

Sex Pistols在1976年11月發行了首張單曲《Anarchy in the UK》,封面是將撕破的英國國旗重新用別針補綴而成的圖案,象徵了無政府的意念。此舉激怒了社會大眾,不僅被電台禁播,甚至造成印刷工人拒絕印製該單曲而罷工的現象。即便如此,Sex Pistols的首波單曲還是因為負面新聞而升至排行榜第38名。不到一週內,Sex Pistols又因在一場電視訪談中大罵粗口而引起軒然大波。數百名觀眾打電話至電視台表達抗議。

隔年一月,Sex Pistols所屬唱片公司EMI因為再也無法忍受紛至沓來的負面新聞,包括主唱因持有安非他命被捕、破壞旅館房間等,宣佈與Sex Pistols解約。兩個月後,Sex Pistols又被新東家A&M踢了出去。雖然兩次解約為Sex Pistols帶來為數不少的解約金進帳,但Malcolm McLaren已為樂團的形象直線下墜感到驚心。

即使負面新聞層出不窮,Sex Pistols於英國女皇登基周年慶典同一時期推出的第二張單曲《God Save the Queen》卻得到了空前的成功。該曲歌詞對英國皇室極其挑釁嘲弄之能事,換來了全部禁播禁售的下場,第三間東家維京唱片只好以傳單郵購的方式來銷售該單曲。即便如此,《God Save the Queen》還是登上排行榜亞軍,顯示出Sex Pistols已成為年輕人宣洩對政府及體制不滿的發聲者。

媒體與衛道人士仍然沒有停止對Sex Pistols的撻伐,大肆鼓吹要禁止所有的龐克樂團,宣稱他們是撒旦之子。該團主唱與鼓手先後遭到保守人士以利刃襲擊,所幸沒有大礙。第二任貝斯手Sid Vicious在《每日鏡報》的訪談中說:「我也許活不到25歲,但我想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在商業銷售上獲得極大成功之時,團員們本身的不羈行徑也引領著他們走向滅亡之路。貝斯手Sid Vicious受到沉迷海洛因的女友Nancy影響,神智逐漸瘋癲。1978年美國的巡迴演唱,他在演唱會上自殘,傷害自己的手臂,還痛打台下的觀眾。Sid辱罵台下的牛仔是同性戀,遭到觀眾扔擲啤酒罐而打出鼻血,他竟將鮮血抹在胸膛上,毫不在意地繼續演出。主唱Johnny Rotten見Sid Vicious嗜用毒品無法自拔,團員之間的歧見亦日漸加深,於是在舊金山的演唱會上逕行宣布解散。同年稍後,Sid被指控謀殺其女友Nancy,但他對犯案過程已喪失記憶。翌年,他在新女友的懷抱裡沉沉睡去,死因是吸毒過量。

隨著Sex Pistols的分崩離析,宣告了70s龐客時代的終結。雖然同一時期與Sex Pistols並駕其驅的the Clash音樂生涯一直持續到1986年才解散,而且在音樂上的多元性與表現也遠遠勝過Sex Pistols;Malcolm McLaren之後也經營了其他龐克樂團如Adam Ant、Bow Wow Wow。但終究不會再有第二個像Sex Pistols如此具爭議性且能引發社會議題,又成為年輕人憤怒與不滿的化身,這般向體制怒吼的龐克樂團了。

◎DIY你的龐克生活

打從一開始,英倫龐克運動就不單單只是以音樂為核心;他們銷售的是一種反骨精神,藉由外表上離經叛道的華麗裝扮、粗糙原始的音樂元素來向保守體制反撲,因而贏得普遍對未來感到不安的年輕族群認同。在這場由Malcolm McLaren與Vivienne Westwood聯手出擊,結合時尚、音樂、政經、次文化精心設計的饗宴裡,確實引起了一股浪潮,也讓兩人從中名利雙收。Vivienne Westwood轉向時裝發展,藉此躍升名牌服飾設計師之流;Malcolm McLaren甚至在Sid Vicious涉嫌謀殺女友一案之後,在店內販售印有Sid照片的T恤,上面的標語竟是「I’M ALIVE. SHE’S DEAD. I’M YOURS.」!

保守派媒體一次次對Sex Pistols狂妄行徑的大加撻伐,保皇份子在暗巷裡襲擊團員的事件亦層出不窮,這些舉動都只是更助長了龐克之火燃燒得更加熾熱。真正讓70s英倫龐克終告結束的,除了Sex Pistols的自我滅亡,也在於這些口口聲聲咒罵既得利益者的龐克樂團紛紛選擇與主流唱片公司簽約,讓信仰他們的樂迷感到被背叛及失望,選擇轉身離去。

然而龐克的那股原始生命力並未徹底熄滅,只是換了不同的面貌,轉往地下發展;那也是真正屬於龐克的地方。「只要學會三個和弦,找到三個人組團,就能寫出一首龐克歌曲」的龐克精神一直延續了下來,在音樂、服飾髮型設計、電影、文學、社會學各種領域中發展出嶄新空間。龐克族們仍然不拘泥於表現形式或個人技巧,強調著DIY原創性的可貴,而不變的是對固有體制的批判與自省,以及為被主流所排擠壓迫的弱勢族群發聲。

英倫龐克音樂轉化自Proto-Punk原型龐克團如Velvet Underground、Iggy Pop及美國龐克團the Ramones、Television,爾後又衍生出許多次樂種如融合雷鬼音樂的Ska-Punk,更具實驗性質的Post-Punk,歌詞內容更加激進、批判風格強烈的Hardcore Punk。但最值得玩味的,還是一些融合次文化主張跟社會運動的龐克次樂種。


Bikini Kill

Riot Grrrl暴女即是其次樂種之一,包括Bikini Kill、L7等樂團。用Grrrl取代Girl(小女孩)意味著她們是一群具有獨立思維,不受男性沙文主義宰制的女性。暴女運動發源自90年代初的美國, 80s女權主義已經逐漸式微的時期,除了性別差異與不平等待遇之外,這群暴女們更深入探索女性身體主權與性別暴力,以暴烈怒濤般的噪音表達對父權社會的控訴。暴女團大多堅持龐克的反體制精神,拒絕進入主流唱片市場,躲避媒體的追逐採訪;發行許多暴女唱片的獨立廠牌即取名為「Kill Rock Stars」。

暴女探討的社會議題有部份涵括了女同志的性別認同。與此相關的龐克次樂種還有Queercore酷兒核心,一種與同志運動相互結合的龐克音樂,代表樂團為God is My Co-Pilot、Team Dresch。Queer一詞原帶有古怪、奇異的意思,在俚語裡用來稱呼同性戀者時本帶有貶抑的意味。然而在90年代以降,同志們紛紛走上街頭遊行,為自己的性別認同正名之際,便驕傲地使用這一度不甚光彩的字眼「酷兒」來稱呼自己。

嘻哈音樂也不是滑板一族的唯一音樂選擇。早在80年代,身穿輕便運動裝扮與Converse布鞋,精力充沛的年輕人踩著滑板在人行道跟鐵欄杆上穿梭飛行時,他們耳機裡播放的音樂就是Skatepunk滑板龐克,龐克音樂的分支之一,以Suicidal Tendencies為代表團。滑板龐克的名稱由來就是源自於此類音樂深受板族們的喜好,節奏感強勁而又直擊人心,十分適合在練習滑板時聆聽。

相對於Sex Pistols以降的大部份龐克樂團所表現出來的強烈自毀欲及破壞性,Straight Edge直刃音樂(簡稱sXe)則選擇了一種健康積極的人生觀,標榜「不抽煙、不飲酒、不服藥、不濫交」,而參與sXe運動的龐克族會在手上劃上一個「X」以表示能自我控制,隨時保持在意志清醒的狀態下。

如同天秤的兩端,龐克既包含了清新的sXe運動,另一種極端則是暴力嗜血的Skinhead光頭族。正如其名,光頭族最好辨認的標誌就是頭頂上不到一公分的短髮或完全剃光,以免幹架時被對手揪住頭髮而落於下風。光頭族的標準穿著為不易撕破的Levi’s牛仔裝跟踢起鼻尖來一點都不含糊的Dr Martens靴,成員多是勞工階級,以粗暴的反社會行為著稱。光頭族早在60年代就已成形,當時聆聽的是雷鬼樂。在70s英倫龐克發源之後,光頭族找到了他們的新歡──Oi!音樂,龐克樂中極其粗暴的次樂種。多年演變下來,光頭族逐漸與法西斯主義結合,崇尚白人至上主義,在臉上塗抹納粹的萬字標記,變得更加右傾與極端。

 

龐克文化發展至今已有三十個年頭,經歷了極盛期與潛伏期,轉換過多次不同面貌。無論是主流或地下,相同的是原創性與DIY精神的骨幹。Sex Pistols的每一張唱片封面裡,可以看到英國女王的肖像被遮住雙眼、嘴巴被別針扣住,英國國旗撕裂後再重新拼貼;將素材本身進行破壞性的毀滅,再利用拼貼來加以重製、組裝,賦予新的意義,這點正是龐克文化的精髓。藉由拼貼,龐克族得以嘲弄彷彿神聖不可侵犯的堅固體制,展示反社會的力量;這在龐克音樂、文字產物或服飾上都處處可見。

當年Sex Pistols身邊圍繞著一群瘋狂歌迷,包括了被尊為「歌德教母」的Siouxsie Sioux、後來的龐克明星Billy Idol及一群設計師,他們共同組成了The Bromley Contingent。他們把從Malcolm McLaren的店裡買來的衣服撕毀後再用別針扣好,縫上補丁與金屬扣,進行各式各樣天馬行空的加工。The Bromley Contingent的DIY精神反倒過來激發了Vivienne Westwood的設計靈感,進而創作出日而被稱為龐克風的流行服飾。


各式各樣的自製小zine

現今許多尚未成名的地下龐克樂團,往往在自家的車庫裡清出一個空間,擺好鼓跟音箱,使用粗陋的八軌錄音機就開始錄製自己的第一張唱片,再去四處兜售。不只是獨立唱片,也有許多龐克樂迷利用電腦製作簡單的地下刊物,運用繪圖軟體自行設計封面,內容談論龐克音樂與生活周遭的人事物;這種地下刊物稱為「Zine」。

或許在Green Day專輯銷售破百萬,Vivienne Westwood與Zandra Rhodes等設計師將龐克服飾從街道文化提升至名牌時裝之後,龐克似乎是少了那麼點原汁原味。但龐克不只是你聽的音樂或你穿的衣服,而是一種特立獨行的生活態度,一種解構與新生的創作過程。踢掉你的皮鞋、扯開領帶,學會三個和弦,be a PUNK!

資料來源 http://hailtothequiff.com/?p=356

.........................................還有更多好看的片子,別錯過哦

2006年金馬影展快樂雲之選片單(八) 玩美女人~VOLVER

2006年金馬影展快樂雲之選片單(七) 塔羅牌殺人事件~Scoop

2006年金馬影展快樂雲之選片單(六) 彼得與狼~Prokofie v’s Peter & Wol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樂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