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部落格環遊世界 / 加拿大 / 哥倫比亞冰原(COLUMBIA ICEFIELD)
今天雲跟皮皮去看了這幾天才剛上演的電影2012,
故事是根據馬雅預言2012年地球將毀滅開始的
在2012到來前科學家發現了異常的天文現象引起了地球核心的變化,讓整個內部溫度升高
全球在地殼變動後發生了海嘯,世界淹沒在汪洋大海中,
有些被選定的人因為上了方舟而幸免毀滅的災難.....
今天雲並不是要跟大家來分享電影中的內容,
而是想來跟大家分享阿拉斯加旅程中雲在加拿大看到的亞大巴斯卡冰河(Athabasca Glacier)
當雲用腳走過那ㄧ個個的標示牌時(1942,1982,1992)
雲心想若是早幾年來就不用走這....麼遠了
同行的朋友wei說他是好久好久以前來的
雲開玩笑的問:那你以前一定不用走這麼遠....
wei也說,印象中好像很近,不用走多遠就可以靠近冰河了
這回我們走呀走的不知道走多遠終於到了冰河
也許是現在暖化的嚴重,冰河前架起了圍欄禁止大家入內
看著那圍欄離冰河還有一段距離
雲不禁擔心起,該不會這幾年兵何又悄悄地後退了好幾公尺了吧.....
剛在網路上查到的資料說這裡全長約6公里,
寬約1公里的冰河自1870年以來已經退縮了1.7公里,
近年因全球暖化更是急速消退,七年退了將近200公尺,
且現在每年超過30公分以上的速度消退.......
天呀!!!!冰河消失的速度比想像中的還要快
原本在電視上曾經看到很會游泳的北極熊因為地球暖化而被"淹死"
雲終於可以感受了
當往冰河方向前進時發現自己正踩在二十多年前冰河融化的路徑上
那種新聞中提到的全球暖化,讓自然環境產生的變化更是深刻的感受得到
曾經是冰河的路徑上留下的是水流過的石頭痕跡
還有些許多不同時期地殼變化所產生的石頭
在感受自然風光的同時心中不免多了一份擔心
不知道下次前來的時候,這個冰河是否會退到更後面離我們更遙遠了呢?...
雲的腦海中也出現了這幾年曾經看到許多關於"節能減炭愛地球"的文章
不知道身為地球一份子的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效使用水資源,提升環保意識.....
也許是該好好想想,哪些事情是可以從自身做起的
上週六雲跟幾位朋友到石岡霸跟鯉魚潭水庫(之後再來為各位朋友們分享)
看到921的遺跡對當地跟水資源的一些影響
感受到原來看似遙遠的議題
竟然離我們的生活這麼近....
雖然,旅行是會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但也正是如此雲才有機會深刻的體會跟感受到地球上暖化使得自然環境的變遷
今年暑假,雲的朋友去阿拉斯加的魚工廠打工
但因為鮭魚產量驟減,只做了一個多月就被辭退了
相信魚類的減少除了對經濟造成影響外,更多當地的許多動物也是造成莫大的影響
也正因天然的食物減少後,讓熊開始出沒在人類的村落中覓食
人類的生活多次受到熊侵入的威脅只好開槍把它給殺了
這故事是我們這趟旅程在阿拉斯加跟加拿大邊境小鎮用餐時聽服務生說的
雲必須承認這樣的一提在過去雲覺得離自己好遙遠
透過最近了旅程讓雲開始思考
目前也沒有太完整的想法
只能很口號的說:愛地球從自己做起
若是有朋友早已有具體愛地球抗暖化的方法歡迎分享哦!!!
今天,雲從電影內容到一些最近看到的景物而有點碎碎念
還請各位朋友們見諒嚕
...........................未完,待續
補充說明:關於哥倫比亞冰原(Columbia Icefield)
哥倫比亞冰原以最高峰的哥倫比亞山為名,面積325平方公里,高度深達三、四百公尺,年平均降雪量為7公尺,冰原上的最高峰是哥倫比亞山,海拔3,745公尺。據說如果哥倫比亞冰原的雪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會上升四到六公尺。哥倫比亞冰原包含了三十個冰河系統,是美加地區許多河川的源頭,這些河川分別流入北部的北極海、東部的大西洋與西部的太平洋,是美加重要的分水嶺之一。
哥倫比亞冰原包含的三十條冰河中,以亞大巴斯卡冰河(Athabasca Glacier)以及薩斯喀徹溫冰河(Saskatchewan Glacier)最大。這些龐大的冰河是由於大量的積雪受到壓力作用與再結晶形成的冰晶體,經由積雪的增加,壓力越大,冰晶體也會越粗,裡頭的空氣因此減少,密度也漸漸增加,變得極度密實,最後受到重力作用形成塑性體,沿著緩坡慢慢地似河流般移動。每到了夏季,哥倫比亞冰原的融水分別流向太平洋、北極海及大西洋,而發源於此處的有幾條重要河流,分別是哥倫比亞河(Columbia River)、亞大巴斯卡河(Athabasca River)以及北薩斯喀徹溫河(North Saskatchewan River)。
沿著冰原大道,一到遊客中心便可見到哥倫比亞冰原中最大也是最有名的亞大巴斯卡冰河。全長約6公里,寬約1公里。不過因為全球暖化的關係,亞大巴斯卡冰河自1870年以來已經退縮了1.7公里,近年更是急速消退,七年退了將近200公尺,並繼續以每年超過30公分以上的速度消退,如果全球暖化繼續惡化,這世界級的壯闊美景將永遠不復見。
資料來源:台灣國家公園編輯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