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雲碎碎唸 / 中壢生活Day X
已經算不清搬到中壢的日子了,
快樂雲慢慢已經習慣在鄉村發呆的日子了;
在家中的客廳看著窗外雲朵與陽光的變化,
天氣好的時候還可以看到飛快的高鐵與遙望遠山與雲海……
中壢新生活Day60〜皮皮上菜
加上最近愛上拍攝花花草草,習慣在城市發呆的快樂雲,已經慢慢的在鄉下的好山、好水中也可以享受發呆的樂趣;在發呆的期間,仍不停著計畫著下一段流浪的旅程…ccc
雲之前拍攝過綠油油的稻田之後,一直期待著可以看到結穗的金黃色稻田;原本週日跟週一雲要跟著朋友的媒體團往台南白河鎮拍蓮花唱採蓮謠…、後壁鄉拍無米樂(收割、拾穗、稻米製作…等)
迷路迷到田中央,閒適生活真美好
沒想到竟然遇到南部大雨中,
一些我們準備拜訪的地方聽說已經淹水了…….
希望他們的損失不要太大可以快快恢復才好呀
昨天下午,中壢的天氣好好
雲跟皮皮又忍不住好天氣的誘惑,雲帶著相機、皮皮帶著要幫學生更改的論文,我們騎著小ㄅㄨㄅㄨ往外頭玩耍去,道路兩旁偶有出現綠油油的稻田,雲跟皮皮說:不知道何時才能看到一片金黃色的稻田呢?會不會像米勒筆下《拾穗》的動人美麗呢?
習慣城市生活的雲,看著綠油油的稻田覺得很舒服、很興奮
拿掉看到農夫採在泥水中插秧的辛苦畫面,總覺得一大片的綠色稻田是老天所賜予的美景;但是看到農夫們頂著烈日在田中辛勤工作的模樣,總覺得有些不忍呀!
正如小時候書本中所說過的“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
田園生活的甘苦談,我想只有真正在地生活多年的他們最了解,
而雲只是個旁觀者吧!
這幾個月,雲看著田地中的秧苗插秧、成長、結穗,感受到豐盛的生命力,雲在台南的房間雖然無法看到綠油油的稻田,但已記不得從何時開始在床頭上掛著米勒的《拾穗》畫作,也許早在多年前稻田就與快樂雲結下了不解之緣吧!!哈、哈…原來快樂雲是嚮往如山居歲月般的田園生活呀!
烏樹林的土地似乎較肥碩,附近的稻田已經慢慢結穗了
微微的金黃色的稻田讓雲興奮的拿著相機拍呀拍的
加上微風吹動著稻穗,金黃色的浪花舞動的真是美麗呀!!
雖然太陽公公出來散步,但另一邊的烏雲婆婆還是調皮的不肯回家
兩人各佔據一邊的天空,在同樣的時間可以同時看到滿天烏雲與陽光普照的模樣,真是有趣呀!
也許是因為田園中沒有高聳濃密的建築物,雲才有機會接近大自然,觀察到自然氣候的變化,以前在台北城似乎較少有這樣的經驗,這也是雲的新生活的新學習與新樂趣呀!!甚至在遠方的交界處還看到了霓(皮皮說是霓,不是虹ㄋ,雲也分不出來啦)
一粒粒還沒有成熟的稻穗,雖然還沒有飽滿的金黃
但已經有誘人的感覺,皮皮在一旁開玩笑的說:今天的晚餐有著落了..cc
這….些應該都還不能吃啦…cc雲心想
整片被風吹動的稻田雲覺得很美,很舒服
小時候說要多看綠色來保護眼睛,雲終於可以感受到了
這樣舒服的景致出現在眼前,讓眼睛、心靈…都舒暢了起來,
加上溫暖的陽光真是太…幸福嚕!!
今天,雲帶大家去看結穗,也許有機會可以看到拾穗的模樣吧!
更多其他的照片,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到雲的相簿去看看哦!!
我的故鄉,我的家~台灣
也期望最近攏罩在台灣的大雨快快離開,
不然農民的心血就白費了ㄋ
……………………………………………….未完,待續
關於《拾穗 Les Gleanuses Salon (The Gleaners) 》的介紹
作者:米勒 Millet
年份:1857
畫作: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尺寸:83.5 x 111 cm
藏處:法國巴黎羅浮宮 Musee du Louvre, Paris
米勒.尚.法蘭西斯瓦(1814-1875)Millet Jean Francois為法國畫家。在其繪畫生涯中,於1865 、1868年分獲國家一級勳章。並於1874年受官方政府委託裝飾萬神殿之聖堂,但在工作未開始之前與世長辭,遺留大量作品於世。
《拾穗》是米勒最重要的代表作,這是一幅十分真實的,親切美麗,而又給人以 豐富聯想的農村勞動生活的圖畫。從中不難看出畫家對勞動的甘苦,特別是“汗滴禾下 土,粒粒皆辛苦”的意義是有著切身的深刻體驗的。
整個作品的手法極為簡潔樸實,晴朗的天空和金黃色的麥地顯得十分和諧,豐富的色彩統一於柔和的調子之中,它像米勒的其它代表作一樣,雖然所畫的內容通俗易懂,簡明單純,但又絕不是平庸淺薄,一覽無余,而是寓意深長,發人深思,這是米勒藝術的重要特色。米勒是十九世紀法國現實主義在師,他的大量的以農民題 材為主的油畫、素描、版畫至今仍給我們深刻的啟示與鼓舞。
《拾穗》描寫了一個農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黃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無際,麥收後的土地上,有三個農婦正彎著身子十分細心地拾取遺落的麥穗,以補充家中的食物。她們身後那堆得像小山似的麥垛,似乎和她們毫不相關。我們雖然看 不清這三個農婦的相貌及臉部的表情,但米勒卻將她們的身姿描繪有古典雕刻一般莊重的美。
三個農婦的動作,略有角度的不同,又有動作連 環的美,好像是一個農婦拾穗動作分解圖。扎紅色頭巾的農婦正快速的拾著,另一隻手握著麥穗的袋子裡那一大束,看得出她已經撿了一會了,袋子裡小有收獲﹔綁著藍頭巾的婦女已經被不斷重復的一上一下彎腰動作累壞了,她顯得疲憊不堪,將左手撐在腰後,來支撐身體的力量﹔畫右邊的婦女,側臉半彎著腰,手裡捏著一束麥子,正仔細巡視那那已經拾過一遍的麥地,看是否有漏撿的麥穗。農婦們就是如此往復地勞動著,為了全家的溫飽,懷著對每粒糧食的感情,耐心而不辭辛苦地拾著 麥穗。
畫面上,米勒使用了迷人的暖黃色調,紅、藍二塊頭巾那種沉穩的濃郁色彩也融化在黃色中,整個畫面安靜而又莊重,牧歌式地傳達了米勒對農民艱難生活的深刻同情,和米勒對農村生活的特別的摯愛。
關於「拾穗」的資料來源如下:
http://www.geocities.com/sweety8q/01.htm
http://www.people.com.cn/BIG5/14738/14763/21875/2996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