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部落格環遊世界~奧地利
 

華麗的卡爾斯廣場地鐵站(1898)

入口處是類似洛可可的裝飾風格,這些並非手工打造,而整批是由工廠所生產製作的,這是以華格納巧妙的設計搭配上現代工藝技術所完成的完美作品。

維也納這個城市是關於藝術的體驗行銷最佳典範

城市中的空氣瀰漫著美食的味道,耳邊飄揚的是悅耳的音樂聲(華爾茲),

眼前所見的是一棟棟現代與古典的精心建築,

維也納的建築是可以讓人花上大半個月來細細研究的,

想聽、看完整個城市的表演活動花上一整年也應是不為過的…。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維也納著名的建築與繪畫,

華格納的與克林姆的相遇,

是當一個城市的美學建築師碰到了一個裝飾畫家。

多年前在學校修到建築史與藝術史時,

帶有閃亮金黃色的建築裝飾元素與畫作上的純金色、純銀色

是多麼大膽的色彩,又是怎樣的環境讓創作者會有這樣的新風格產生呢?

 

多年前去過法國南部的我,看到蔚藍的天空與黃、綠色的農作物,

我明白了梵谷畫作中常用的色彩正是他日常生活所見的,

透過他的眼與手所呈現出來的或許比現實環境中誇張得多,但也是有跡可循的。

維也納,又是一個怎樣的城市讓兩位創作者能有如此豐富的創作呢?

這樣的一個城市是如何能讓建築與繪畫都有如此耀眼的金色呢?

 

十九世紀的中葉維也納的經濟開始復甦,是當時歐中最重要的首都之一,

在這個變動的世界中,與實證主義下,

奧扥.華格納,他深信建築藝術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扮演著積極功能,

他透過建築的功能性與美感來幫助社會的和諧。

古斯塔夫.克林姆,質疑19世紀中所謂的基本真理,

繪畫主題多為神情自信的婦女形象,如:吻、蛇蠍美人~猶娣…等。

他是以繪畫的方式盡力去彰顯19世紀的社會危機。

兩人所身處的時代正好是維也納極度繁榮的鼎盛期,也是一個奇怪的年代,

這個極端時期是開始在19世紀的後十年,止於世界大戰爆發。

林克.溫采勒街38號公寓(1898~1899),是當時地位象徵的代表建築

建築藝術,年輕一下下。青春派公寓(1898~1899)

 

分離派會館與克林姆的壁畫

記得那天下午來到分離派會館巧遇學生的校外教學,老師邊講解著壁畫的內容時,要學生用心體會壁畫中創作者想表達的意涵,也有人以素寫的方式將其繪製下來,因為這是不能拍照的,這又是我的偷拍照之一嚕…哈哈。

克林姆的畫作,是必須看原畫作方能體會那色彩與金屬(金色、銀色)搭配之美,

一路上我試圖去尋找明信片與畫冊都沒有任何一個有達原畫作的80%,有些東西是真的必須親眼看到,透過鏡頭或是印刷品就缺少了生命與靈魂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樂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7) 人氣()